本页主题概要: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欢迎收藏本站,按 Ctrl+D 即可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上文库 > 计划 > 教学计划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七篇

教学计划】导语,你所阅读的这篇文章共七篇 有9641文字,由常迪平认真校正发表。欢迎大家一起浏览!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第一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和理解除法的概念,并掌握进行简单除法运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注重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和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简单除法运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利用一道问题导入,例如:如果你有10个苹果要分给5个人吃,你可以怎么分?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除法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0分钟)

教师介绍除法的概念:除法是一种运算方法,它是通过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相等的部分来求另一个数的多少倍或几分之几。

3. 例题演练(20分钟)

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例如:小明有12颗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使用哪种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法。齐步检查答案,并让学生自己互相核对答案。

4. 方法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的运算方法:先将被除数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从左到右按位相除。

5. 习题练习(30分钟)

教师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完成。例如:98÷7、56÷8、70÷10等。并在学生完成后,齐步批改并核对答案。

6. 拓展练习(10分钟)

教师出一些较难的扩展题,让学生挑战一下。例如:345÷5、976÷4。齐步核对答案,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7. 结束与反思(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单总结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答问题。同时,教师也注意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习题练习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题,既有基础题又有拓展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后,通过课堂的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连接,理解除法的应用价值。整体而言,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第二篇】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18页,例5,练习四中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在沟通图画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联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难点:理解掌握除法运算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竹笋图片、盘子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出示例题

51.这幅图什么意思?

监控:

(1)一共有多少个竹笋?从哪儿看出来的?

(2)怎么分?从哪儿看出来的?“每4个竹笋放一盘”这句话什么意思?

(3)出示问题“能放几盘?”完整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二)活动中,学习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继续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1.学习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继续了解除法的含义。

(1)能放几盘呢?谁来分一分?

(2)汇报,展示分的过程。

(3)我们刚才在干什么?

(4)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大家分的过程吗?20÷4=5(盘)

(5)20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为什么这个意思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呢?

(7)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监控:他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就这个意思还可以怎样表示?

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0÷4=5,谁来读读这个算式?

(2)谁知道这三个数在除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除号前面的20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结果叫做商。(教师板书)

(3)在这个算式中,被除数表示什么?除数和商呢?

(4)12÷4=3中,被除数、除数和商又分别表示什么呢?(可以用话说也可以指图说明)

(5)谁来说一说,这些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0÷5=2 15÷3=5 18÷2=9

3.讨论,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例4和例5,小熊猫和熊猫妈妈分竹笋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用除法计算呀?

(四)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基本练习】同学们学得很好,如果我们把例5改成“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你们还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学法指导:如果有困难,请你们摆一摆手中的卡片,帮助自己列一个算式,同时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并说出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几?

2.书19页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讨论与总结

①观察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导学生用被除数除数等名词来说)②被除数都是12说明什么?③除数越来越小,说明什么?

④商怎样变化,说明什么?

⑤由此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

3.

(1)有()个气球,每()个扎成一束,扎成了()束。

(2)有()个气球,平均扎成()束,每束有()个。

= =

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说说算式的含义。

4.机动题:探究活动——分花

(1)老师在实物投影上放12朵花,

(2)全班分成3大组,第一组选人分花,第二组选人根据分花的结果列出算式,第三组选人,口答算式表示的意义。

(3)更换出题、列式和说意义的学生,使参与的学生不重复。

(4)每做对一题得10分,每做错一题扣10分,看哪组得分多。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一个数每几个为一份,分成几份也用除法计算。)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第三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4的例1、例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解答。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正确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磁性板,学生每人一套学具。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

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讲故事:(提出要求: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听完故事后要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前有一个妈妈,她生了两个孩子,这两个都非常贪吃,有一天妈妈买来6个苹果,分给两个孩子吃。她第一次是这样分的;哥哥分1个弟弟分5个,哥哥说:“不行不行,弟弟更多,再分过。”妈妈又从弟弟那儿再拿一个给哥哥;哥哥还说:“不行不行,弟弟更多,再分过。”这样妈妈又从弟弟那儿再拿一个给哥哥。这时哥哥看到弟弟和他一样多,高兴地笑了。

提问:故事里妈妈把6个苹果分了几次?是怎么分?板书:6分成1和5;6分成2和4;6分成3和3。为什么哥哥最后高兴的笑了呢?(因为他们分的一样多)一样多还叫什么?(同样多)

小结:像这样分的同样多(一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面,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请同学们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铅笔。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

第二次分,每人分给1支铅笔,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同样多”。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学生跟读一遍。

二、教学例1。

现在请每个同学从学具里拿出是8的物体,放在自己的桌上,把8个物体分成4分,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在讲台桌上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剩下的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3个桃和3个盘子)

“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

“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

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每盘放几个?”“是不是每盘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叫除号,指导书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指导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打开教科书,引导学生看p40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四、课内练习

1、做教科书P41“做一做”中的题目。

2、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

  五、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六、提出假设,做出总结:

学了这课,如果你是那俩个孩子的妈妈,你知道应该怎样分才能分得同样多吗?

授课教师:池剑华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第四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是表内除法(一)中的基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今后利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键。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这个概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由“平均分”这个概念的含义引入“除法”这个概念,就成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

本节课分为“激趣—活动—练习探索”这几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得以实现。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而是通过故事的引导,通过观察(小猴、小猫的不同分法),操作(学生自己动手分桃子、小棒等),讨论(小猴、小猫的不同分法,每几个分一份的方法),探索(14颗葡萄怎样分)等几步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本节课有这样两个特点:

1、以故事贯穿始末,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他们对于童话、故事很感兴趣,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所以设计这节课开头以 “狗熊分面包吃结果被狐狸骗了”这样一个令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狗熊被骗了,是因为狐狸一开始就分得不公平,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这个故事串联整节课,不停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知识、练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活动,激励引导参与:

在平时的生活中,总能碰到孩子们分东西,觉得不公平的时候,那如何分才能公平?相信有生活经验的学生会懂得“每人要一样多”,但大多数同学会留下疑问“怎样分才公平?”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分辨小猴、小猫是否分得公平以及帮助狗熊分小棒、分桃子、分葡萄等这些活动,使学生既有亲切感,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乐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既获得了新知识,又使得学习数学的能力有所发展、提高。

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手段,进行知识间的转化。另外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注意了由教师单一的讲授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多项学习方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第五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今后利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键。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本节课存在问题主要是不够简约,在讲解平均分的方法时大多数孩子选择了三个三个的分,老师应该快速过度到下一环节而不应该照教材讲解其他“慢的”、“笨的”方法。因此备课时应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同时更应该较全面的了解学情。另外在讲解重点内容时太过啰嗦同一内容重复讲解,因此给课堂“瘦身”显得尤为重要,总之数学课堂就应该即删繁就简。

我会逐渐养成认真反思每一节课的好习惯,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简约高效更加生动有趣。因为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第六篇】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8页,除法的简单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5÷3=(条)小练习: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二)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只)小练习: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在圈一圈,再做一做。

2、自主练习2。

先引导学生摆一摆,在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教后反思:学生在计算方面没有掌握技巧,不能熟练地利用口诀来求商。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第七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5=4×25=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我猜你可能会喜欢:

20xx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十篇

一、学情通过幼儿园的教与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认识了 1~6。另外,学生对物体的形体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 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求奇,恰当地 融合知识和趣味。二、学期目标1. 教幼儿学习 1~10 的数数、顺数、倒数。2. 正确的方法书写 1~10 的数字3. 教幼儿学习 1~10 以内的加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英语教学计划十篇

一.学生学习情况:二年级:二年级的小学生通过一年的系统英语学习及习惯培养,绝大多数小学生对英语课的学习都有了很深厚兴趣。进入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仍然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二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开始涉及到字母的学习及简单单词的拼写,如何继续点燃孩子的好奇之火,激发学习兴趣,克服字母及单词学习的枯燥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使学生对英语课产生兴趣必须

舞蹈教学计划十篇

教学目标1.通过舞蹈表演培训使学生认识、了解舞蹈。2.使孩子们对舞蹈表演产生浓厚的兴趣,善于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最美丽的一面。3.通过舞蹈特长培训使孩子们的形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孩子们在舞蹈训练中感受舞蹈的乐趣,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4.了解我国不同民族舞蹈和外国个别特色舞蹈,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感受舞台表演使孩子们的特长得到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第一阶段:基本内容1.认识舞蹈2.舞蹈的基本功训练第二阶

春季学期四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六篇

一、指导思想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孩子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孩子,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孩子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二、学情

2022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格式集锦十二篇

一、工作思路本学期,以全体实施素质培育为宗旨,以题高英语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本的英语教学思想,以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为中心,以题高教师妍究教材、探嗦教法、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与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为要点,规范新课程行为目标,为题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二、学情捅过初中两年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已能听懂相关孰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鞋就孰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

最新

HOT